|咨询电话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城市里养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而狗是人们饲养最多的宠物之一,但随着宠物狗的数量逐渐增多,狗咬伤的事件也逐渐频发,狗咬伤占所有动物咬伤比例超过80%,5~9岁儿童是狗咬伤的高危人群,77%的狗咬伤发生在养狗者的家人或者朋友身上,在狗咬伤之后最大的威胁常常并不是局部的伤口,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
由于狂犬病近乎100%的高死亡率,使我们对狗咬伤早期正确的处理成为极其必要的救治措施,需要每一个人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我们讲到狗咬伤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先了解一下狂犬病。那么,狂犬病到底是什么呢?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患者恐水症状比较突出,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恐水症。既然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那么就会存在一些流行病学的特征,包括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
首先,我们来说说传染源,所有患病的人或动物都会是传染源,伤者的唾沫、分泌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这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狂犬病的易感人群非常广泛,所有人均易感。各种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有易感性,各种野生动物也能感染,总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可感染狂犬病。一种动物对同种动物传染的狂犬病更易感。
那么狂犬病是如何进行传播呢?患病的动物或人的唾液通过皮肤伤口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但大家千万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被狗咬伤才会引起狂犬病,患病的人、猫、牛、羊咬伤都有可能引起。并不是只有咬伤才会传染,患病人畜抓伤、舔舐易感人群的伤口、粘膜也会感染狂犬病,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传播途径。
接下来,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他有两种类型——兴奋性和瘫痪性。绝大部分的狂犬病表现为兴奋性,主要表现为怕水、怕风、怕声、怕光和兴奋不安,恐怖异常,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微风、音响、触摸等亦可引起咽肌痉挛。痉挛严重者可伴呼吸肌痉挛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全身抽搐。呼吸的衰竭,随着伤者病情的进展,还会进行性的出现瘫痪、麻痹,最终而出现死亡,瘫痪性极为罕见。
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病,数日内几乎100%死亡,但是狂犬病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因此及时的早期处理,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要介绍一下,狗咬伤后的现场处理。
根据狂犬病暴露的不同级别有所不同,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黏膜破损处。WHO 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3级。1级暴露(有接触未受伤)是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不需要特殊处置。2级暴露(受伤了但未出血)是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这一类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所以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无明确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如果发生此类暴露的伤者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的低下,如存在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等,或者暴露位置位于头面部,这些高危部位且致伤的动物高度怀疑是狂犬病动物时建议提高处理级别。3级暴露(出血性损伤)是单处或多处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这类暴露应该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了解了暴露级别,我们可以知道狗咬伤后的处理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伤口的处理,另一方面是主动或被动免疫治疗。那我们现场可以做些什么呢?其实现场主要是对伤口的局部进行处理,然而只要记住,我们必须要医院的犬伤门诊进行进一步诊治就行。到了医院后,医生会根据伤情进行彻底清创以及免疫治疗。
那么在受伤现场,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而且越早越好,对于预防狂犬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 分钟。具体操作:①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②用20%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重复第①②至少15分钟,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然后再进行局部的消毒。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如果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清除创口内碎烂的组织,再进行消毒处理,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而造成室息;外生殖器或肛门部黏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黏膜。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2级以上的伤者,应尽快全程完成狂犬疫苗的注射,此外,3级暴露伤者应尽快完成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比如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这样才能彻底有效的预防狂犬病。
结语
了解了狗咬伤的基础处理,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不会被狗咬伤,在这里我们建议家中有婴儿或儿童,应避免养狗;给狗进行预防接种,训练狗、遛狗时使用狗链;不要触摸陌生的狗;不要逗惹狗,尤其是睡眠中、进食中或哺乳期狗;遇到狗,避免做任何突然性动作,多只狗出现时远离他们。